2014年11月28日至30日,第十二届“北京微创外科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外二科和《中华腔镜外科杂志》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在病中发来视频和贺信,国内外数十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与会代表逾千人。
黄志强院士祝贺第十二届北京微创外科论坛的开幕。作为黄院士亲手培育的学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的发展离不开黄老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上届会议上,黄院士亲自做了“肿瘤微创外科手术时器官功能保留”的演讲,他提出,当前微创外科医生所挑战的,绝不仅仅是手术本身的难度。手术不等于艺术,一台完美的手术也绝不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外科医生亟需摒弃浮躁的情绪,踏实做好循证医学研究工作,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最大挑战。
论坛上,高长青教授做了题为“机器人在心脏血管外科的应用”的演讲。他表示:随着近年来微创外科的技术进步,一个个“微创手术禁区”正在不断被突破,以往开刀才能完成的心脏外科手术,如今依靠机器人辅助手术就能做到。就在不久前,心脏外科手术还是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这种极端的条件下完成的;而现在,可以在跳动的心脏上以微创的方式完成冠状动脉搭桥这样复杂的操作,患者胸部的切口由巨大的正中切口变成了几个小的戳孔,手术切口变小的背后是外科技术和设备的巨大进步,从而使患者在更快康复的同时,体现微创理念和技术对疾病外科治疗方式的改变。
论坛主席、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外二科主任刘荣教授表示,当前我国微创外科蓬勃发展,如今的外科实践已经进入了微创外科时代。微创外科的进步依赖于手术器械的发展,新型手术器械的研发又推动了外科理念的进步。以往,外科医生以切开和结扎为基本功,现又增加了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正如精确制导武器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一样,外科机器人、3D腹腔镜、能量外科器械、切割闭合器等等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研发也更新着外科医师的手术理念。以往进行开腹肝脏切除就算是腹部外科的挑战,现在则可以轻易地在腹腔镜下完成;在腹部外科复杂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因其切除范围广、重建器官多,在开腹条件下也属复杂疑难手术,但在成熟的微创外科条件下可以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条件下完成。而开腹条件下以往需要多步、分次的操作,现在也可以使用新器械一次完成,加快了手术速度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本质上是微创理念在应用。但微创手术并不等同于腹腔镜,微创的理念贯彻到外科治疗的各个层面,其目的是以患者在治疗疾病同时能更快、更好的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会上,与会代表就机器人外科技术、腹腔镜肝胆胰手术、腹腔镜胃肠手术等12个专题进行了演讲和探讨。为了避免过去那种“一人台上讲课,大家台下听课”的被动交流模式,主办方在日程设置上根据专业不同而将内容划分为12个模块,覆盖了肝胆外科与普通外科微创手术的几乎全部领域。每个模块都委派了多位知名专家负责提问,将主题发言者的时间压缩到十五分钟以内,把大段的时间留给了集体讨论。这种变被动听课为主动交流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发言者言简意赅,提问者一针见血,讨论的焦点清晰集中,交流的气氛热烈融洽,少了很多套话,多了几份真诚。很多参加论坛的代表都表示,“学术会议就应该这样开,参加这样的论坛才是真的有收获”;“这种改变让灵感火花迸射、头脑风暴激荡,真是不虚此行”。
会议同期进行了微创手术演示,精彩纷呈。既有代表微创外科最先进技术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也有展现传统手术中微创理念的开腹手术;涵盖了肝切除、胰腺外科、胃肠外科等诸多领域。特别是演示手术广泛采用了外科机器人、3D腹腔镜、各种能量外科器械、电动切割闭合器、最新内镜下可旋转头的切割闭合器以及各种电外科技术,从而以非常直观的形式体现了新技术对于手术方式和手术理念的改变。手术演示时,在会场和手术室之间架设了双向语音通讯和单向视频通讯系统。手术台上的专家技术令人叹服,而会场上诸位专家的提问和发言也是字字珠玑。有代表就此表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手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