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朋友,您是否能确定病症?
我能确定病症
全部常见病(此处仅为示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抚平难愈合创面的魔术师
来源:院内新闻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1-19

“我现在终于可以穿袜子了。”这是一位下肢长期溃疡的患者痊愈后说的一句话。溃疡长期不愈合,这些患者饱受疼痛、化脓、红肿的困扰。能穿袜子,这种生活中最平常的小事,对于溃疡患者来说却成了大事。

溃疡的学名是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严重的创伤、烧伤、放射性损伤、下肢动静脉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等都会造成各种难愈合创面。数据显示,过去我国难愈合创面的治愈率仅为50%—60%,而且一位严重患者往往需要2-3个人来护理。据估计,每年我国难愈合创面的治疗需求在3000万人次左右,而全部创面修复与再生的治疗需求则在1亿人次左右,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严重负担。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颁发给了《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发生新特征与防治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措施研究》,褒奖了这一群在溃疡治疗难题上努力前行的探索者们。在研究团队的努力下,项目典型单位的总体治愈率从60%上升至90%左右,治疗费用平均下降40%。同时,这一成果惠及患者14万余人和全国1300余家医院,并培训了5000多位专业的医护人员。

70年的老溃疡52天被治愈

他是一名89岁的老人。1942年日本进攻浙江金华,他的下肢由于日本人扔的*形成了创伤,小腿上留下的溃疡居然折腾了他70多年。以前已尝试了无数的治疗方法,反反复复折腾了半个多世纪始终都没有愈合。2014年11月,老人见到了项目组的第一句话便是:“我都89岁了,70年的溃疡你们能够治好?”项目团队马上为老人实施了创新的治疗方案:清洗创面,彻底切除创面底部的纤维板,然后通过实施负压治疗、皮肤移植等方法……52天之后,老人的伤口奇迹般的愈合了,他感激地说:“能够以完整的体肤入土,死也值得了。”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70年治不好的溃疡,52天愈合了,奥秘是什么?“对这一类创面,我们的创新在于打破传统,采用彻底切除硬壳状的纤维板,而在过去,这可是不敢轻易切除的。”项目组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付小兵告诉记者,溃疡的传统疗法除了病因治疗与外科手术外,主要是给创面抗感染和交换敷料等,基本上是等待创面自己愈合。殊不知,纤维板是这一类感染性溃疡难愈合的罪魁祸首之一,必须彻底去除,细胞才有修复的机会,同时补充修复细胞有加速愈合的效果。

理论突破带来新疗法

为什么说纤维板的存在是一些创面难愈合的元凶?这正是研究团队的创新与突破。付院士谈到,“过去创面难愈的具体机制一直成谜。治疗也只是简单的抗感染、清创等,疗效并不理想。我们从分子水平研究发现,纤维板是创面修复细胞在长期受到炎症等刺激后大量分泌胶原纤维等形成的板状结构,在创面底部就像石板一样,如不切除这些板状物质,就像在石头上种庄稼一样,难以存活。所以治疗团队彻底切除纤维板,通过补充修复细胞,提供支架材料等方法,最终促进创面愈合。”

研究团队发现,放射性创面和糖尿病足都存在着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它们聚集起来会致创面的微环境改变,引发创面难愈,所以要清除这些有害物质,调控创面内环境促进修复细胞生长。“尤其是糖尿病足,一般认为糖尿病足创面难愈合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神经和血管发生病变而造成的,但糖尿病足难愈的具体发生机制并无论断。研究团队长期攻关后发现,糖尿病足难愈的‘真凶’是糖基化产物。这一物质会聚集起来破坏修复细胞。”付小兵介绍,团队还发现,清除创面糖基化产物的得力工具之一是光子治疗技术,能显著减轻糖基化产物对修复细胞的影响,促进创面愈合。该成果建立的系统治疗方法使糖尿病足的总体截肢率从2003年的11.5%下降至2010年的7.2%,而2010年欧洲的数据是22%,日本则为52%。

调研把脉,糖尿病足与烧伤科各有调整

事实上,这些理论创新的基础都来自于前期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早在1998年和2008年,付小兵的团队曾在全国的17家医院分别做了两次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涉及148万住院病人。数据显示,1998年以前,中国的慢性难愈合创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创伤、烧伤以及感染等,占67.5%左右;到了2008年,仅仅过了10年时间,这一比例下降到24%,而由糖尿病足引起的难愈合创面则由1998年的4.9%上升至2008年的33%左右。2008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造成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的主要病因已由10 年前以创伤、感染为主转变为以糖尿病足与老年慢性疾病并发症为主的新特征,在国际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反响,也为国家防控重点的转移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糖尿病大国,我国大约有1.14亿多的糖尿病患者,其中大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足部溃疡,仅仅因为糖尿病足造成的潜在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就达上千万人。更重要的是,糖尿病足患者的创面本身极难愈合,许多严重患者后期只能接受截肢保命。团队在发现糖尿病足日趋成为我国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主要病因后,又通过对3000余例典型病例的专科调查,进一步搞清了我国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与创面特征,为科学防治糖尿病足指明了方向。

把慢性难愈合创面看成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大类复杂疾病,建立创面治疗专科来开展专科治疗是这一成果在管理上的创新。目前,在有条件的医院已开始建立创面治疗专科。根据调查表明,在我国已建成的创面治疗专科或中心中,约69%由烧伤科扩展功能而来。因为有数据显示,许多医院烧伤科病房30%至50%的住院病人是非烧伤引起的各种慢性难愈合创面,门诊量的50%是各种慢性创面。”付小兵表示,“我们将在2018年开展第三次大规模的创面流行病学调查,看看从2008年至2018年这10年间中国的慢性创面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为国家防控提供参考和开展创新科研。”

要让“高大上”变得“接地气”

付小兵一直认为,“无论多么高大上的理论突破和治疗创新,患者受益才有真正的价值。”体表溃疡应该由谁来负责治疗?很久以来,创面治疗一直是散居在各个学科之中,并未形成独立学科。项目团队整合了烧伤科、普外科、内分泌科、糖尿病科、骨科、血管外科的力量,到目前为止倡导建立了80余个创面治疗专科(中心)对复杂创面进行专科治疗,并对中心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2010年,项目得到了国际糖尿病基金会的资金支持。“有了这笔钱,我们还开设了创面治疗师培训班,按照培训的实际情况设定时间和内容,每期4-5天或者2-3天。”

创面是慢性病,治疗也有着“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据此,项目组探索创建了大医院创面治疗专科与社区医疗机构单病种双向联动与转诊防治模式。患者每一次的诊费从大医院150元左右下降到社区30-40元左右,平均住院日从18天下降到14天,解决了医院长期压床难题。

2011年,在项目组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创面治疗专科与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靠光纤和4G高清视频技术,实现点对点远程诊疗联动服务。当疑难患者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九人民医院的创面治疗专科医生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视频,指导社区创面治疗中心的医生诊疗患者,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换药,减少路途辗转,节省时间精力。目前,该模式已在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开。新一代利用wifi远程高清视频诊断系统正在完善中,可为十几万人口提供相关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