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朋友,您是否能确定病症?
我能确定病症
全部常见病(此处仅为示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解放军总医院第十一届创伤骨科大会盛大开幕
来源:骨今中外 作者:佚名 时间:2018-03-26
 

春风和煦,生机盎然。2018年3月24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十一届创伤骨科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国内外的150余名知名专家、教授及3000余名国内骨科医师齐聚北京,共襄学术盛宴!

本次大会力邀数位院士、学术前辈和数十位创伤骨科领域的学术巨擘共聚一堂;聚焦骨科领域前沿、科技创新、学科交叉、医学人文进行深入交流;围绕经典病例、热点争议、疑难病例展开学术探讨。以大师讲坛、病例园地、专题论坛,前沿论坛等不同交流形式,为国内创伤骨科医生传播创伤骨科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及临床理念,提供一个教育专题化,经验分享化的高端交流平台!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唐佩福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解放军总医院相关领导、中国工程院王正国院士、邱贵兴院士、樊代明院士、付小兵院士、戴尅戎院士、夏照帆院士、张英泽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名誉主任王岩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教授,AO亚太区主席、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曾炳芳教授,天津总医院院长马信龙教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长青教授,南通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刘璠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前院长吕德成教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主任、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余斌教授等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

大师传道解惑,前辈指点江山,同道携手并进用心耕耘、细心播种。在这里,各位院士和前辈专家通过精彩的学术报告,聚焦骨科领域前沿、科技创新、学科交叉、医学人文等话题,分享了他们的学术成果和经验总结,将创伤骨科的最新理念和技术传递给大家。

戴尅戎院士在演讲中谈到了“骨科发展的下一个风口”这一高屋建瓴的话题。戴院士指出,风口是外部环境变化给内部环境带来的影响,它不仅是创新物品,更是创造新的活法。医学领域的颠覆式创新正在逐步走进我们,也正在占据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并推动医学科学的全面革命,虽然医疗健康领域改变的比较慢,也很艰难,但我们已有条件向高度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进军。

樊代明院士通过简单生动的生活实例,结合医学缺整体观医将不医、医学缺发展观医将不准、医学缺医学观医将不顺、医学缺整合观医将不灵四个方面的理论阐述了医学的系统论与整合观,为骨科医生后续研发和临床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

王正国院士在演讲中提到转化医学是循证医学在21世纪的新进展,它融合了基础科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科学的研究成果,目的是优化治疗和预防措施,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今后,转化医学与数字医学、精准医学、循证医学等会更紧密合作,使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宽。

付小兵院士讲授了再生康复医学是实现完美修复与再生的必由之路。他通过再生康复的定义、本质、技术手段、应用范围、国内外的发展及初步实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再生康复医学的“5个R”即切除、修补、替代、再生、康复,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并强调再生康复医学将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加高治疗的生活空间。

张英泽教授介绍了他和团队最新研发的鹰眼系统在创伤骨科的应用,通过鹰眼系统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物取出、胫腓骨远端骨折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展示了鹰眼系统的优点和精准性。鹰眼系统相当于X线、实时光学视频、实时导航技术的结合,它打破了传统的虚拟导航不能实时监测的局限,实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张英泽院长还强调中国骨科医生要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夏照帆院士利用多个病例讲授了用“以伤治伤”的方法来进行皮肤及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同时还详细介绍了负压治疗法在烧伤救治中的应用和最新指南,提出给氧+灌洗+负压三个技术结合起来能够得到更好的修复效果。此外还介绍了利用牵拉闭合技术对皮肤急性、慢性牵拉的闭合原理,为在场骨科医生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借鉴。

王岩教授以强制性脊柱炎为例讲授了脊柱外科手术的创新与实践。他分别介绍了AS脊柱后凸畸形分型及新型脊柱3D精准截骨技术和AS关节挛缩融合矫形策略及治疗手段创新。他强调,创新不是新想法,而是针对临床难题研发和探索出解决方法,然后再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姜保国教授通过大量调研数据分析了中国创伤骨科急诊救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交通事故伤害的急救模式,他强调要建立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的“中国模式”。他还介绍了由其承担以“1个区域、2个链接、3个团队”为核心的新型严重创伤救治体系,该体系强调二级救治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院前救治时间、提高转诊速度和病患生还率。

刘璠教授在《胫骨畸形愈合骨不愈合治疗的循证医学结果》的报告中,通过列举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总结了胫骨骨折术后不同原因导致的愈合相关并发症应对策略。对髓内钉动力化、更换髓内钉、腓骨是否应该固定等实际临床问题给出了更加权威总结性指导,让在座的骨科同道受益匪浅。

张长青教授在演讲中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介绍了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存在的问题,并就复位方式与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讨,他表示,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仍然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前外侧入路是解决股骨颈骨折相关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希望年轻医生能够关注好的解剖复位方式。

吴新宝教授讲授了老年人骨折存在的问题和治疗策略,他强调,治疗老年骨折首先要多学科通力合作,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是关键,其次术中要选择良好的复位和牢靠的固定,以保证患者能够早期活动,尽快恢复伤前状态,同时要重视骨质疏松骨折、预防再次骨折,加强老年骨折的术后康复。

余斌教授则为大家讲解了骨科内植物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报告,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分类和诊断要点做了详细总结,包括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微生物鉴定及病理学检查等方面,并重点介绍了导致骨髓炎的细菌生物膜问题。最后结合3个临床典型病历详细讲解骨折术后感染的处理,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彻底清创要多切5mm和内固定去留的处理。

唐佩福教授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思考和技术创新的报告中讲述了其团队近年来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改进创新中所作的工作和成果。通过三类固定模式比较显示,DHS+空心钉的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较股骨近端锁钉钢板和三枚空心钉显示出更好的力学强度,这就提示动态固定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其团队进行了股骨颈新型解剖锁钉滑动钢板的创新设计,以“锁钉钢板与螺钉套筒”的设计形式,实现动态固定的作用,在介绍股骨颈骨折固定理念的基础上,为在座同道展示了一个良好的临床创新思维和成果转化案例。

本次的大会增设病例园地环节,共分手腕、肩肘、骨盆髋臼、髋部、膝部、足踝6组,邀请了曾炳芳教授、王满宜教授、姜保国教授、刘璠教授、吴新宝教授、张长青教授、余斌教授和柴益民教授等创伤骨科领域的学术巨擘就创伤骨科的经典病例、热点争议进行深入讨论;疑难病例的妙诊妙治之策、人人共享的创新思维与技术,无不带给大家全新的观念与技术。

此外,大会还举行了巅峰论坛开幕式,唐佩福教授、吴新宝教授、王满宜教授相继致辞,与会嘉宾热情不减,纷纷到场参加开幕式。25日,有百余位国内最顶尖的创伤骨科专家针对膝部、手腕、骨盆、足踝、肘部打造的前沿论坛,热议创伤疑难病例,诠释创伤骨科治疗趋势。

两天的大会,既有理论基础和疑难病例的阐述又有手术技巧和手术经验的分享,既有大师的精彩讲坛又有专家的巅峰对决。十余载年华,他们细心播种,用心耕耘,熔铸了如今的饕餮盛宴,相信在未来的日子中,伴随他们的努力,中国骨科事业将更加稳健迈向下一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