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朋友,您是否能确定病症?
我能确定病症
全部常见病(此处仅为示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对接战场,铸起战伤救治的医学护盾
来源:央视军事报道 作者:佚名 时间:2019-04-10
 

严重战伤、烧伤的救治一直是军事医学的重要课题。

从奠定基础,到一步步形成完整的战场救护链条。30年来,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创伤外科研究室的科研人员聚焦战场潜心攻关,在脓毒症、典型慢性难愈合创面等重难点领域不断突破,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战伤死亡率和伤残率提供了保证,被评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在创伤外科研究室每周的业务交流会上,付小兵院士正带着大家讨论今年关于野战外科学的研究情况。不久前,由团队所有成员合力编纂的《中华战创伤学》丛书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军在这一学科的理论空白,标志着我军新型战创伤救治理论体系初现雏形。

这一理论体系的完善也见证了我军在战创伤救治研究的一步步发展。1982年,盛志勇院士牵头建立创伤外科中心,刚起步时,不但设备简陋,甚至病理实验室都是用厕所改建的。面对艰苦的环境,当时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付小兵却主动申请加入团队。在前线参加边境战斗的经历,让他对战伤给官兵带来的痛苦印象深刻。

战创伤救治,既要挽救伤者生命,还要帮助他后期恢复。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伤口往往会形成大片瘢痕,而瘢痕中没有汗腺,这意味着病人难以正常生活。

2001年,付小兵在做实验时发现了皮肤切片里的“细胞去分化”现象,这个发现将有助于汗腺再生。经过七年艰苦研究,团队终于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一名烧伤患者身上,成功实施国际上首例汗腺再生移植术。

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战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伤口发生感染几乎不可避免。一旦引起脓毒症,就会危及生命。如何防治脓毒症,成为研究室攻关的重点。

怎样建立免疫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与诊断体系,项目负责人姚咏明带着大家一次次从实验到临床验证效果,再回到实验室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调整,这样反反复复的工作,姚咏明坚持了整整20年。

35年不懈努力,研究室获得了包括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重大奖项37项,脓毒症90天病死率下降了15.0%,典型慢性难愈合创面治愈率由60%提升到94%。如今,研究室全面开放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吸引全国各地100多位临床医生和科研人才慕名而来,参与到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