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朋友,您是否能确定病症?
我能确定病症
全部常见病(此处仅为示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点赞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黄勇华救治患者的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傅凌艳 王炳轩 时间:2019-04-26
 

人生中到底什么更能令人感动?

是情人节的真情告白,是困境之中的雪中送炭,还是半生之后的再次相逢?

在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眼里,在无数等待着亲人生命复苏的患者家属眼里,由一颗始终“不抛弃、不放弃”的心,再次奏出的生命之音,才最令人感动。



你若生死相依,我必不离不弃



2000年2月夜晚,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原本静谧的病房走廊里,突然传来医生和护士急促的脚步声,一位80多岁的老红军,因突发言语不能、四肢瘫痪、意识障碍,4小时被送到了医院。

老人入院后,医院立即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配合和急救准备。不到半个小时,老人已被送至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此时正在夜间查房的黄勇华早已守候在重症监护室。他立即抽调人力,组织医护人员投入抢救: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降颅压、控制脑水肿、预防癫痫……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监护仪上的生命指标渐渐平稳,就在大家认为可以松一口气时,床旁监护仪传来了刺耳的报警声,老人的病情再次恶化。根据老人病情进展情况,黄勇华判断老人出现二次脑出血症状。生命与时间都在流逝,黄勇华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迅速果断做出决策,一场生命争夺战就此拉开序幕。

在抢救治疗老人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黄勇华几乎没离开过病房,根据老人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对每一个治疗都慎之又慎、反复斟酌,力争做到疗效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在黄勇华和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老人的病情终于得到缓解,由深昏迷转入浅昏迷。

据黄勇华介绍,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脑小动脉病硬和脑淀粉样血管病为代表的脑小血管病,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明确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黄勇华和他的研究团队从2007年开始,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利用大量临床资料、动物模型、尸解标本,并与科罗拉多大学等多家国际著名大学协作,建立了一整套脑小血管病的防治方案,提高了脑小血管病的早期确诊率和治疗率。



永葆为兵为民初心,铸就医德医技口碑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真诚质朴,这就是患者们心中的黄勇华。多年来,无论是在患者还是在同行当中,他的医德和医术都有着极高的口碑。对前来求医的病患,不管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慕名而来还是熟人介绍,不管是干部还是士兵,他都真诚以待。在黄勇华的手机中,存储着4000多个患者电话和3000多个微信通讯录,24小时开机,随时为病人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他也经常主动给患者打电话“跟踪问效”,因此被患者们亲切地称赞为“全天候医生”和“金牌家庭医生”。

天道酬勤,黄勇华先后荣获军队科技及医疗成果二、三等奖8项;2016年被评为第二届“人民好医生”。荣誉只是人生的印记,黄勇华始终把对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和为兵服务的尽职尽责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在挑战神经医学高峰这一充满荆棘和荣光之路上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2016年8月,某部一连杨连长在带兵训练期间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战友们紧急将他送到医院,并伴有高热、昏迷、全身反复抽搐等症状。经过一系列的全面检查,被确诊为“播散性脑脊髓炎”爆发型,此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面对顽疾肆虐,内心深感责任重大的黄勇华沉着冷静,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完备的救治方案,并迅速展开抢救工作:生命体征监护、抗癫痫药物调整、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在抢救杨连长的那些日子,黄勇华每天都要往重症监护室跑几趟,及时观察病情,及时调整用药。两天后癫痫控制住了,5天后意识清醒,10天后由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一个月后,杨连长完全康复出院。“热爱医学事业,首先要热爱病人。”这是黄勇华常说的一句话。

“生命,绝不轻言放弃”在通往重症监护病房的长廊里,在无声的手术台上,无论多么危重的病人,无论多么危急的病情,黄勇华执著地坚持一个信念——全力以赴,绝不放弃。

2017年1月,某部战士小毛,在训练期间出现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全身抽搐,1周后病情迅速恶化,陷入了深度昏迷、完全靠呼吸机维持呼吸、生命危在旦夕。在战士小毛救治期间,黄勇华几乎每天住在科里,春节期间也不例外。在国内最顶级的神经科专家会诊认为患者已救治无望,建议家属捐献器官的情况下,本着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黄勇华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遍寻更先进治疗方案,想尽一切办法,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生的希望,也要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经过与死神不断的拉锯战,病魔终于在黄勇华和全科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坚守中败下阵来,战士小毛的病情奇迹般地渐趋平稳:呼吸机撤掉了、升压药物撤掉了、慢慢开始对外界有了反应……37天后,战士小毛终于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在后期的巩固治疗中,黄勇华又详细制定了康复治疗方案,3个月后,这位曾经被多位神经病学权威判定“死亡”的战士奇迹般地康复,重返部队。黄勇华对战友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得到了部队官兵一致好评。

一串闪光的足迹,一路走来华彩的篇章。在黄勇华的带领下,神经内科发展特色鲜明,特别是在脑小血管病、神经重症等亚专业处于北京市先进水平;医疗护理各项指标完成名列前茅。护理组被评为全国、全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科室承担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委科技委、北京市课题,全科多次立功,获军队医疗成果二、三等奖10余项。2016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同次参加汶川抗震救灾、赴阿拉善、青藏兵站巡诊,三赴朱日和演习保障、全军跨区基地化集训等,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保障及新疆墨玉、阿荣旗、阜平老区帮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