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同志曾经在日记里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医疗保障中心上下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各项保障工作中,而每一位“医疗保障中心人”就像是一颗颗螺丝钉,坚守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勇挑重担。他们以对事业高度负责、对岗位无限热爱的使命担当,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发挥着总医院的“螺丝钉”作用,为确保医院疫情防控这架“大机器”有力有序有效运转,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小小体温计 把好第一关
“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来说,精确的体温测量可以说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战线,而小小的体温计,便是这道战线上最有力的武器。”医疗保障中心医学工程科派驻第一医学中心工程师刘洪运这样说。作为清华大学毕业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他十年如一日,默默扎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疫情暴发初期,他就敏锐地“嗅”到了疫情防控的严峻性。春节前,他和计量与测试研究室于金来等同事们加班加点完成了6000余支体温计的检定工作,并在第一时间下发到临床科室,满足了春节期间临床一线每天对患者进行测温的迫切需求。从目测外观、放入37摄氏度的恒温槽进行比对,到温度示值超差检测、离心机检测……看似构造简单的体温计,检定流程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随着疫情的持续肆虐,春节至今,刘洪运与张楠、于金来、张维娇3名同志组成“计量检测突击小分队”,开通绿色通道,累计检定红外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电子血压计、水银血压计、多参数监护仪、除颤器、心电图机等设备万余台件,同时联系技术机构为临床科室解决了PCR仪、高压消毒锅、紫外线灯、生物安全柜等350余台设备的校准问题,确保了仪器数据的准确可靠,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必要的计量技术支持。
默默守岗位 发挥大作用
“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聘用人员,但在疫情面前,我也是一名战士!我愿意做一颗螺丝钉,自愿服从组织安排的任何岗位,为抗击疫情贡献微薄的力量!”这是医疗保障中心信息科派驻京东医疗区信息室技术支持和保障工程师孙新的请战书。
疫情暴发以来,京东医疗区党委决定修建新的发热门诊,孙新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勘查,拟制发热门诊的网络拓扑图、进行网络布线及调试、安装电脑及打印机等硬件设备……仅仅2个小时,就实现了发热门诊及隔离区网络畅通,展现了“信息人”的快速应急响应能力。
孙新每天上班单程距离就有30多公里,为做好网络及服务保障,连日来他坚守运维一线,吃住都在办公室,无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实现了PACS系统与发热门诊的大型影像设备的无缝连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使命扛在肩 冲锋我在前
“与疫情拼抢时间,与病毒争夺生命,把专业知识发挥到前线,为抗疫赢得先机……”这是医疗保障中心派驻第一、二医学中心原临床药学中心药师们每天的真实写照,而主管药师王天琳就是其中的代表。
王天琳是家中独子,女儿还不满3岁,而就在前不久,母亲查出骨髓瘤,急需住院治疗,岳父房颤长间歇,随时有发作风险。家庭突遭变故,王天琳药师不仅没有放下工作,始终坚守在药学保障一线,还努力把工作做到更细更好。他第一时间启动建立抗病毒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朵尔人血浆药物浓度检测方法,第一时间展开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学建立工作……“作为一名军人党员,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在关键时刻豁得出去,疫情面前,药师也要冲锋在前、保障一线,绝不缺席、绝不退缩!”王天琳药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在医疗保障中心,还有一颗又一颗像他们那样的“螺丝钉”铆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没有像医护人员那样冲在救治一线,但却始终以雷锋精神为引领,接过雷锋精神的火炬,当好雷锋精神的传人,日夜坚守奋战在医疗保障的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让雷锋精神在这场战“疫”保障一线焕发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