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到了深夜,在办公室沙发上和衣而卧的黎檀实依然保持高度警觉。作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他随时准备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自从年初发现第一例地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黎檀实就紧急召回了急诊科所有休假人员,带领医生护士吃住在科室,全天候备战备勤。春节以来,他们共接诊地方急诊患者2万3千多人次,其中发热患者8千多人次,为解放军总医院疫情防控立起了第一道关卡。
解放军总医院是全军最大的医院,担负着支援全军甚至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任。黎檀实和他的同事们,就战斗在这道疫情防控重要防线的前沿。
3个月来,黎檀实起早贪黑地指导和参与地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筛查、转诊、隔离防护等工作。这种高度戒备和高效运转的状态早已成为他和同事们的工作常态,而这也是解放军总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常态——
疫情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迅速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开设11个发热门诊和60个发热监控点、1所定点收治医学中心;其下属的8个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及5个医疗区、上百个门诊医疗机构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为百余个营区实施环境灭杀消毒,筛查覆盖驻京部队官兵,实现“零感染”目标;他们集结了最优秀的专家团队,不仅对本院收治的地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会诊和抢救,还为西藏、湖北等地的地方危重病例提供远程会诊帮助,组织专家组第一时间奔赴武汉疫区……
高效的指挥、动员、响应机制,强大的人力和物资调度能力,以及可以全域支援的高精尖专家团队——在这场战“疫”中,解放军总医院充分发挥了体系优势。该医院院长任国荃告诉记者:“随着此次疫情防控网络编织得越来越紧实细密,解放军总医院此轮调整改革成果经受住了实战考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所属各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医疗区及门诊医疗机构闻令而动,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图为该医院医疗团队为一名地方新冠肺炎患者治疗。
闻令而动
凭借高效的指挥协调机制,赢得疫情防控先机
收到调休通知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二科护士蒋丽娟着急了。
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紧张的阶段,同事们都没日没夜坚持战斗在新冠肺炎隔离病房里,她感觉自己这个时候调休就像是“当逃兵”。
她找到护士长吴丹,要求继续上班。
“你太累了,必须调休。休息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回来工作。”护士长吴丹态度坚决。
蒋丽娟知道,同事中最累的其实就是护士长吴丹。
这段时间,病人的收治、护理,以及对年轻护士的提醒、指导和培训,吴丹都尽量现场组织实施。
从春节到现在,吴丹和同事们差不多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忙碌。医护人员忙碌的脚步奔波在解放军总医院疫情防控“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在该医院11个发热门诊和60个发热监控点,医护人员对来自地方的每一名疑似病例进行筛查,构筑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为挽救地方病人的生命,争分夺秒地进行诊疗救治;
在驻京单位的众多营区内,该医院下属百余个门诊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官兵及家属逐点、逐户、逐人筛查……
万千医护人员快节奏地忙碌着,既有序又高效,这背后是解放军总医院高效的指挥协调机制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该医院机关会议室,记者亲眼目睹了一场高效的“作战指挥会议”。
“第五医学中心防护物资紧缺,在抓紧采购的同时,先从第一医学中心的库存中调拨一部分应急……”在不到1小时的会议中,该医院领导对应急防疫物资采购、工作人员隔离方案、扩大三级防护实施范围等10多个重大议题进行了讨论和决策。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这样高效的联席会议每天下午都要召开一次,以最快速度解决抗疫工作中的困难问题。
“高效的指挥协调机制,正是解放军总医院经历调整改革后所收获的一项关键体系优势,确保了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快速反应、迅即行动。” 该医院政委徐宝龙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把习主席决策指示落实好,他们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与常规收治的关系,做好流行病学排查、发热门诊检测筛查、过渡病区医学观察,确保地方危急重症病人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事实证明,这场战“疫”中,高效的指挥协调机制是制胜关键。
疫情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时间下达战斗动员令,向联勤保障部队主动请战,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抓实落地。
一级响应首日,该医院就制定完成各类诊疗和防控方案,对各医学中心、医疗区全体防控人员进行了培训,各医学中心也迅速腾出近500张隔离病床……
印发新冠肺炎防控手册、向发热门诊等下发防控器械装具、抽组调配人员增援发热门诊等工作,也几乎都在一天之内完成。
与此同时,远程会诊、专家支援、应急医疗、防疫消毒、患者转运、科普宣传等6支专业化队伍也准备就位。
面对复工返校带来的返京潮冲击,该医院高效的指挥协调机制也为有效防控疫情抢得先机。
该医院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1200平方米的发热门诊扩建工程, 医疗器械设备的安装调试仅1天时间就全部到位。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数量也快速扩充了三四倍。
“虽然接诊的地方患者是平时的2倍多,但我们有信心有底气。”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副主任陈威说。
联防联控
调动各种力量攥指成拳,从防控范围和力度上对疫情实施“联合作战”
那天深夜,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接到紧急任务通知。他迅速赶赴第五医学中心,与该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牟劲松、疾控科主任庄英杰碰头。
当夜,他们带领着其他工作人员,赶赴某地方医院,去接诊一名地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当周飞虎穿好防护服进入病房时,该地方患者已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
人命关天,救援刻不容缓。周飞虎和战友们火速将该地方患者转运至重症监护室,开始紧急抢救治疗。
那是与死神赛跑的一夜。经过周飞虎和第五医学中心专家的共同努力,那名地方患者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最终脱离了危险。
“这是第一医学中心和第五医学中心在应急条件下的一次‘联合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任国荃告诉记者,调整改革后,多家军队医院转隶为该医院下属医学中心,5个医疗区、上百个门诊医疗机构也都编入了该医院的卫勤序列。
“力量的‘合成’不仅带来规模效应,也使常态化的‘联合作战’成为可能。”任国荃说。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样的“联合作战”不仅仅在病房展开。
“防护帽扣至头部,密封拉链口;防护服袖口扎于手套内……”在北京卫戍区门诊部,第六医学中心的辛洪奎医生正在为基层医护人员演示穿脱隔离服的规范步骤方法。疫情发生后,他和同事们前出支援6个驻京门诊医疗机构及其保障单位,执行疫情防控任务。
这样的支援和合作还有许多——
为做好地方有关部门返岗人员医学检查,第二医学中心及时增派专业骨干支援各点位,现场指导把关,并启动第一、第二应急梯队,实行24小时备班,确保随时拉得出、上得去、救得下;
在京西医疗区搭建的临时防控点,前来支援的第三医学中心16名医护人员忙着巡诊筛查,并将地方发热病人及时送往定点医院治疗;
第七医学中心24名医护骨干,奔赴京东医疗区所属的各门诊点,开展疫情防控对口支援……
事实上,为了使疫情防控直达保障末端,解放军总医院指定5个医学中心,对接5个医疗区急缺专业需求,选派数百名医护骨干,携带先进医疗器材,到百余个门诊医疗机构增援,与门诊一线医护人员共同执行辖区医疗巡诊、防疫消毒、日常门诊以及人员专业培训等任务。
迄今,这样多头并进的疫情防控“联合作战”,已经覆盖了百余个保障单位,数千名基层医疗骨干得到培训,各门诊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水平显著提升。
“调整改革前,这种形式和规模的联合防控行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该医院领导总结说,“发挥新体制优势,调动各种力量攥指成拳,才能形成联防联控的局面,从防控范围和力度上对疫情实施‘联合作战’。”
这种“联合作战”不仅在该医院内部形成集群效应和规模优势,在支援全军疫情防控工作中也显示出巨大效能。
在承办“军队医院全员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业技术培训”过程中,他们集结了第一、第五、第八医学中心的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疾病控制科、发热门诊等多学科专家,通过全军远程医学网,面向全军100余所医院的2万多名医护人员,陆续开展了临床诊治、预防与控制、个人防护等20余项传染病防护技能授课。
该医院政委徐宝龙总结说:“立足北京、辐射全军——虽然疫情汹涌,但我们联防联控的战‘疫’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施治
规模空前的高精尖专家团队,是疫情防控的“定海神针”
“怎么样,老爷子?”
一大早,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二科副主任秦恩强就穿着防护服,进入新冠肺炎隔离病房。他握住一名地方高龄患者的手,笑着说:“握握手,使劲!”
“有劲呢!”那位地方患者手腕一用力,秦恩强的心里踏实了不少。
通过这样简单的打招呼和握手测试,秦恩强对这名地方患者整体的身心状况有了基本把握。再结合其他检查指标,他迅速对这名地方患者作出精确诊断,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疫情发生以来,秦恩强每天进入隔离病房,面对面为地方患者服务。他曾参加过抗击“非典”、援非抗击埃博拉病毒等重大任务,是疫情防控领域的知名专家。
第五医学中心作为解放军总医院定点收治中心,承担了主要的地方新冠肺炎患者收治任务。在新冠肺炎救治一线,除了第五医学中心的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还从其他医学中心抽组专家,加强到第五医学中心,参与地方危重患者的会诊和抢救。
“危重患者的症状复杂多变,必须依靠多学科专家及早联治,首战用强兵、出重拳,才能尽快治愈。”每天下午,秦恩强都要与总医院选派的专家组进行深入交流,不断优化地方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
此外,从1月30日起,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磨国鑫和呼吸治疗师胡兴硕就已进驻第五医学中心感染二科危重病区,参与救治患者。他们和第五医学中心战友携手并肩,根据地方患者病情提出精准治疗策略,使得地方患者状况在短期内快速改善。
高精尖的专家团队不仅在全院范围内形成合力,还对全军甚至全国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援。
2月9日下午,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进行远程会诊”的请求,解放军总医院依托5G远程技术,迅速接通了该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与火神山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和病区三方远程会诊系统。
一千多公里外的火神山医院病房,主管医生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详细介绍地方患者病史和病历。与此同时,生化指标等检查结果也被实时上传到远程会诊系统的电子屏幕上。
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内,参与会诊的有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解立新、教授陈良安、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心内科主任医师薛桥、医学检验中心主任技师罗燕萍、肾脏病科主任医师张利、放射诊断科主任医师赵绍宏等专家。
这样的专家组可谓是“明星阵容”,他们全都来自于解放军总医院远程指导会诊组。
远程指导会诊组是该医院为扎实做好地方危重症患者救治支援保障而组建的应急专家组之一,涵盖急救、重症、呼吸、感染、疾控、心血管、消化、心理等12个专业,包括院士、科室主任等20位知名专家,24小时备勤。
截至目前,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借助远程医学和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已经对湖北、西藏、贵州、山东、山西等地的地方危重患者进行了会诊,指导相关医院规范收治流程、优化治疗方案。
该医院院长任国荃说:“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总医院作为全军医疗战线的排头兵,率先贯彻落实习主席指示,充分利用自身学科齐全、人才密集、技术领先、集成高效的体系优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决扛起战略卫勤不可替代、决战决胜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