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榜样的力量令人震撼,有一种人格的魅力让人崇敬。“我是党员,我请战!”“这里危险,让我先来!”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第三医学中心的党员干部们冲锋在前,挺身而出,化身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以战斗的姿态直面风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无悔初心!
直面风险,毫无畏惧
身着隔离服的王晓枫正在为患者听诊,咫尺距离,虽然隔着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但依然能清晰地感觉到患者咳嗽时喷射出的气流……
患者是一名80多岁老人,发热咳嗽,呼吸衰竭且有武汉旅行人员接触史,1月29日收治于发热门诊,初步诊断后迅速转入隔离病房展开抢救。由于未带医保卡,无法正常办理住院手续,经请示汇报后,中心紧急开辟绿色通道,各个科室相互配合协作,确保抢救治疗工作畅通无阻。呼吸内科主任张健鹏负责一线指挥,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马立芝,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王晓枫及隔离区所有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分批轮流展开24小时无间断监护治疗,1月31日22点20分,患者经海淀卫健委调度转往定点医院继续隔离治疗。
医者仁心,不畏艰辛
发热门诊主任马伏英是严重的过敏体质,对消毒液和橡胶手套极度不耐。面对来自疫区的疑似患者,她决定就地隔离立即上报。周身消毒,穿隔离服,带手套,进入隔离室询问病情检查诊治。
当她脱下手套,双手已经蜕皮长满红斑,“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从1月21日至今连续十多天,她始终带头守在一线,把防控当“打仗”,把岗位当“战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医者仁心。
关键时刻,更显担当
急诊科的副主任医师刘亚华,多年来未休过一个完整假期。疫情爆发之初,正在四川因公疗养的她,果断终止休假,迅速赶回科室,从除夕开始就坚持职守在一线。
急诊科不但要收治各类急症、重症患者,还承担着未发热疑似病人的隔离任务,及时控制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很多就诊的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充满恐惧,担心被传染、害怕被隔离、忧心治不好。刘亚华带领科室医护人员为他们宣讲疫情知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及时开展心理疏导,使他们放下了心理包袱,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安全防控,万无一失
阻隔疫情传播,感控是一线战位,感染控制科主任杨慧宁带领科室人员,迅速制定10项流程、4个制度,将所有关口前移,让防控不留死角。
科室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到岗到位,有的把孩子送回了老家,有的直接吃住在科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防控第一线。为确保区域消毒全面扎实,勤务中队克服兵员力量紧缺的情况,抽调两名战士配合感控工作,每日3次用脚步来丈量30000平方米的区域,确保零遗漏无死角,完成中心每日消毒工作。
使命召唤,一呼百应
冲在一线的有很多白衣战士。临危受命,护理部从各科室抽组人员时,大家排除万难,主动请缨,“护士长,我是党员,必须要上一线!”“我是文职,算我一个!”按照军人、文职、聘用人员的梯队,护理部共抽组178名人员,成立各种应急分队,支援各个需求科室工作,医护齐心筑牢守护生命的坚实防线。
严防死守,使命必达
“同志请出示证件,配合测量体温”,这是保安队队长习文文每天要重复上百遍的话,“我是一名退伍老兵,更是一名党员,我要为医护人员们守住第一道防线,他们健康有保障,我们战胜病魔才更有信心!更有依靠!”自发现疫情以来,保障部全面升级安保工作,加大动员教育力度,开展专项培训。新增11个体温测控点,7处专人核证哨点,出动752人次,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为中心构建全方位、多点面、无死角的安全保障防护网。
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面对突发疫情,机关所有党员干部听令景从,闻令而动。紧抓人员思想教育,紧盯人员自我防控,紧贴一线工作实际,日夜奋战、超前谋划,统一调配物资,全力保障一线,迅速进入作战状态,第一时间吹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冲锋号!
党员是排头兵,是突击手,是排爆员!为何在疫情危难关头,他们总能保持冲锋陷阵的姿态?因为不论是博士、硕士,首先是一名战士!无论是平时、战时,随时冲锋才能打赢!在对抗疫情的战场,第三医学中心全体人员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主动出击、硬核担当,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战场,全力以赴夺取防疫阻击战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