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 勘察、设计车辆进院路线。
13:00 拆除连桥玻璃、过道门、护栏等作为设备入口。
22:00 拆除过路栏杆、搭建临时支架。
23:00 组织车辆进院。
00:00 初验收,清点设备。
00:30 主机吊装,配件搬运。
06:00 完成搬运工作。
06:30 清场……
这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核医学科SPECT/CT接收过程的一个时间表。6月28日清晨,伴随着第一缕晨光,历时72小时的大型设备接收攻坚战告捷,3个影像“新兵”全部接收到位,顺利落户总医院。
6月25日至27日,医疗保障中心医学工程科派驻第一医学中心医工室利用端午节3天假期,完成了急诊科CT、核医学科SPECT/CT和呼吸科鹰眼C型臂3台大型医疗设备的接收和初验收工作。
这3台设备价格昂贵、体型庞大、配件复杂繁琐,加之疫情期间安全管控,医学工程科全力奋战、集中攻坚、协同保障,顺利完成3台设备的集中接收。目前,设备安装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早在设备厂家工作人员进驻前,按照第一医学中心要求,医学工程科的工程师就联系厂家对安装人员进行了全体普查,对每一位工作人员住址的风险等级、个人行程轨迹等进行认真摸底并全员进行核酸检测,从源头上保证施工人员绝对安全。
基建施工初期,在院机关的积极协调下,医学工程科工程师联系基建营房处、临床科室和厂家人员进行勘察与规划,听取使用科室领导的装机要求,现场结合规划图纸,详细解读施工细节;基建施工中期,再请厂家测量施工现状,确保设备的金属地基不会偏离设计方案,对施工不足的地方重新解答;基建施工收尾期,工程师查看电源箱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网络接口是否安装……
在此基础上,医学工程科打破每台设备委派厂家一名装机工程师进行工作的传统,联系厂家形成了市场、物流、场地、装机等多部门CT装机专组,进行装机的协调工作,订制“24小时接力式”装机方案,从而达到用最快速度完成装机、最快速度投入使用的标准要求。
据介绍,此次医院共接收设备包装箱达47个、总重达10.3吨,设备最大的单机体净重3吨。由于搬运工程复杂,他们采取搭架等方式吊装,搬货拆卸过程需要的搬运工人达7人以上。因为场地楼层高、搬运难度大,整个搬运过程持续6小时。期间,工程师需再三确认运输通道是否顺畅,避免因为一个小失误耽误整个吊装流程。
此次接收的3台设备将为临床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诊断依据,成为医院的主力用机。“今年医院大型设备的装机量大,医学工程科将全力保障设备到货安装验收,使这一批代表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技术的设备尽快投入临床应用,不仅有效缓解目前大型设备的缺口和技术短板,更是为医院实现医疗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飞跃奠定设备基础。”医学工程科派驻第一医学中心医工室负责人李开元说。
据了解,总医院医疗设备将进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今年预计将安装验收大型医疗设备14台件。医学工程科将全力保障大型医疗设备的规范接收,保证装机工程的计划性、专业性和设备稳定运行,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医院提供优质、精准、高效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