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国尿毒症患者有70多万,今年将突破80万。血液透析替代肾脏工作也成为除去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后,唯一可以维系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治疗方式。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属于人群集中、流动性大的交叉治疗区域。前来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多数为老年人,基础病多,抵抗力差,属于易感人群,且这部分患者出行交通工具多以公共交通、地铁、出租车为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确保透析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在陈香美院士和蔡广研主任的指导下,以朱晗玉副主任和马志芳护士长带领的透析团队在原有防控基础上不但升级了防护措施,还涌现出很多义无反顾坚守岗位的人物故事。
全面消杀,不留死角,确保“零感染”
疫情期间,患者来到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治疗,要度过一道道“关卡”,进入中心大门前,护士要详细询问患者流行病学接触史,排查相关症状,再测体温,体温正常,才能进入血液净化中心。进门后的第一件事,要用消毒液进行全身彻底消杀,消杀完毕,患者再用“7部洗手法”进行手消,穿鞋套,然后再消手。
除了把控入门关,患者在透析结束后,科室也加强了对仪器、地面和空气的消毒,从以往一周两次增加到一天两次,并且每班消毒。由于增加了消毒次数,透析时间也往后顺延1—2小时。已经出现发热、腹泻的患者要到专门辟出的隔离区进行透析。
马志芳护士长说:“疫情来了,但是那些血透患者需要必须保证至少每周1至3次、每次4至5小时的治疗,为了他们的生命健康,我们全员在岗在位,确保两拨患者之间所有物品、仪器消杀到位。”
“坚守是为了让更多透析患者有保障”
1995年出生的透析护士黄涛,平时喜欢健身,练就了结实的身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坚守?他却说:“2003年“非典”来袭的时候,我上小学,那时国家保护我们,17年后该我们保护国家了。我学医掌握了血液透析本领,患者需要我们。尽管现在有疫情,但我们已经不畏惧了。”
从交流中获悉,他的父亲患有尿毒症,需要靠持续透析才能生存,也正是这个原因,当疫情蔓延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像自己父亲一样的患者能不能做透析。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坚守岗位,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的患者。
护士,一个平凡的职业,在人间风雨来临时,她们义无反顾投入到救治中去,她们众志成城,从不向危险和死神妥协!在她们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患者,只要患者康复了,才是她们最幸福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