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脊柱外科是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柱脊髓病学组组长单位,也是脊柱脊髓外科的国家级培训基地(图1)。科室是国内最早开展脊柱脊髓疾病诊疗的单位之一,开创了多项领先的脊柱脊髓技术,如国内最早(1971年)开展颈髓肿瘤切除术,最早(1976年)开展了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的前路减压手术;于1981年开展了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的手术治疗;国内最早(1982)开展了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前路经口齿状突磨除术,提出了前路减压和后路固定并重的治疗策略等;国内最早(2009年)应用术中CT导航技术治疗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国际首创后路C1-2侧块关节松解复位固定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症(被Neurosurgery杂志评论为改变此类疾病治疗的创新性技术之一);国际上提出颈1-2脱位致病机理新理论,建立了寰枢侧块关节变异的临床分型,提出了新的影像学测量指标;国内最早提出脊髓拴系的早期风险预警及个体化精准治疗体系,细化脊髓拴系临床分型,提出根据分型选择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脊髓拴系手术量及疗效全国领先。国内较早开展脊髓拴系的超早期临床诊断研究,探索胎儿磁共振配合产前超声用于脊髓拴系的产前诊断的技术方法及预后评估标准;国际最早提出骶前脊膜膨出的分型,为骶前脊膜膨出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宝贵临床经验。
近年来,新开展了多项业界领先的新技术如360度脊髓减压加钉棒固定技术治疗严重胸椎管狭窄症,脊髓畸胎瘤的根治性切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骶管囊肿的微创治疗技术。
目前已经完成颈椎病的手术例数已达4000余例、脊髓拴系手术2000多例、颅颈交界区畸形2000多例等。科室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展开床位38张,年门诊量上万人次,年开展手术近1000例。科室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部分特色技术如下:
1、脊髓肿瘤的外科治疗(图2)
国内首先开展髓内肿瘤切除术,目前对脊髓畸胎瘤、脊髓室管膜瘤、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等髓内肿瘤的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颈椎病的显微镜微创治疗(图3)
国内率先开展了前方入路手术(Cloward手术),开展了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椎管扩大成形、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以及多种内固定手术。目前手术均采用显微镜下操作,对脊髓神经根减压保护更好。目前颈椎病的手术例数已达3000余例,位居国内前列。设计的手术器械曾获国家专利。
3、颅颈交界区畸形(包括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的外科治疗(图4,5)
集中国内多数复杂颅颈部畸形患者,完成治疗2000多例,规范了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手术方法有诸多创新,大大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和病残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寰枢侧块关节结构变异的临床分型,提出新的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侧块关节的前倾角、后倾角和外倾角,指导了治疗策略的制定。在国际上改良创新了一种后路复位(后路侧块关节松解复位)固定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改变了传统前后路两次手术的弊端,极大地降低了此类高危手术的并发症,并缩短了住院时间和费用,世界顶级专科杂志《Neurosurgery》评论该技术为改变目前治疗策略的创新性技术之一。对颈2椎弓根窄小椎动脉高跨的复杂畸形设计了in-out-in技术,被同行广泛认可。
4、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圆锥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图6,7)
是国内最早开展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脊髓栓系、脊柱裂、脊髓纵裂畸形、脊髓脂肪瘤、骶前巨大脊膜膨出等复杂先天性脊髓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目前完成各类型脊髓拴系手术2000余例,显微手术治疗复杂脊髓拴系的数量和疗效居国内领先。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科室创始人段国升教授在国内最早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1951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不断创新,技术更加全面,目前对严重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及显微镜结合的治疗方式,神经减压更充分,神经根和脊髓保护更可靠,治疗恢复快。
6、脊髓空洞症的个体化外科治疗
根据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形式,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法,患者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恢复快,达国内领先水平。
7、胸椎管狭窄症及后纵韧带骨化的外科治疗
采用涵洞式360度脊髓减压方式或脊髓翻转脊髓腹侧直视减压方式,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椎间孔内外、椎旁、上纵膈及后纵膈的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图8)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不用打开胸腔,采用旁正中或正中切口,即可切除此区域的巨大哑铃型肿瘤,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9、骶管囊肿的微创治疗(图9)
对于复杂或症状明显的骶管囊肿,采用微创外科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