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朋友,您是否能确定病症?
我能确定病症
全部常见病(此处仅为示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围手术期禁食水管理专家共识
时间:2021-06-07

关于围手术期禁食水管理,目前已经形成多项专家共识。

1、关于禁食时间:清饮料≥2h,母乳(新生儿和婴幼儿)≥4h,配方奶或牛奶≥6h,淀粉类固体食物≥6h,脂肪及肉类固体食物≥8h。

清饮料,主要包括清水、营养丰富的高碳水化合物饮料、碳酸饮料、清茶、黑咖啡(不加奶)及各种无渣果汁,但均不能含酒精。麻醉前2h可饮用的清饮料量应≤5ml/kg(或总量≤400ml)。牛奶等乳制品的胃排空时间与固体食物相当。牛奶和配方奶的主要成分为牛或其它动物的乳汁,其中酪蛋白和饱和脂肪的含量较高,容易在胃内形成较大的乳块,不利于消化,其在胃内的排空时间明显长于母乳,因此牛奶和配方奶往往被视为固体类的食物,需要更长的禁食时间。淀粉类固体食物:主要指面粉和谷类食物,如馒头、面包、面条、米饭等,其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含有部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少。由于胃液内含有淀粉酶和蛋白酶,因此其在胃内的排空时间明显短于脂肪类食物,其中淀粉类食物的排空时间短于蛋白类食物。脂肪类固体食物:主要指肉类和油炸类食物,由于其脂肪和蛋白含量高,且胃内缺乏相应的消化酶,因此其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也较长。

   2、术前葡萄糖预处理

研究证实术前合理进饮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前全身状况,提高手术麻醉的耐受程度,改善主观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能自主进食液体的患者,术前口服含糖饮品能减轻应激反应,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因而能减少术后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蛋白质丢失、体重减轻和肌肉功能受损,并能缓解紧张情绪,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并且心脏保护功能。如果不能进食,以每分钟5mg/kg的速度静脉输注葡萄糖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目前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指南推荐对多数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口服含糖饮品,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通过静脉途径给予糖负荷。术前口服液态糖使用的是多糖,以麦芽糖糊精为主,市售含糖饮品含糖浓度12%至32%不等,以12.5%含糖饮品最为常用。

糖负荷的时间推荐术前12h和2~4h,临床上成人患者多在手术前一天夜间口服800mL含糖饮品,手术当天术前2h口服400mL含糖饮品。应尽量在少的容量负荷下达到足够的胰岛素反应。多数关于术前糖负荷的研究是在非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但有研究表明,糖负荷也可以在麻醉前3h用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不影响胃的排空,也不会出现明显的高血糖和误吸的风险,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持。同时有研究发现,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速度与正常人其实相差无几,但由于缺乏高级别的随机对照试验支持,国内糖尿病患者依旧执行较长的术前禁饮、禁食时间。指南规定,如果患者在术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或因某些原因不能进食,则可在夜间给予患者800mL浓度为12.5%的碳水化合物液口服,这项操作也在临床被广泛验证与应用。所有患者均应在术前摄入400mL碳水化合物液以调节患者的代谢状态。如果手术定于下午进行,患者应每小时摄入200mL碳水化合物液直至术前2h。若手术定于傍晚进行,则可在患者吃早饭后给予患者6h的碳水化合物液静脉滴注。

共识推荐:对无经口进食禁忌患者,推荐术前给予糖负荷,可于术前夜间、手术前2h分别给予800mL和400mL含糖饮品。对有经口进食禁忌者,推荐经静脉给予糖负荷。

3、禁食注意事项:

1)规定的禁食时间仅适用于无胃肠道动力障碍的患者或患儿。

2)婴儿及新生儿因糖原储备少,禁食2h后可在病房内静脉输注含糖液体,以防止发生低血糖和脱水。

急诊手术在禁食时也应补充液体。

3)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间应应可能安排在第一台,如若不能,可在病房内静脉输注液体,并注意监测血糖。

4)患者在术前2h口服碳水化合物液可以防止脱水、提高循环稳定性、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同时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5)术前需口服用药的患者,允许在术前1-2h将药片研碎后服下并饮入0.25-0.5ml/kg清水,但应注意缓释制剂严禁研碎服用。

6)急诊手术患者,一律按饱胃患者麻醉处理。

7)有下列情况者有必要延长禁食时间:严重创伤患者,进食时间至受伤时间不足6h;消化道梗阻患者;肥胖患者;困难气道患者;颅脑损伤、颅内高压、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消化道或其他对术前禁食有特殊或更高要求的择期手术患者,应按专科医师的要求实施。

4、降低肺误吸风险药物使用建议

手术麻醉前使用药物来减少或预防肺误吸和恶心呕吐风险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麻醉前使用胃肠兴奋剂(胃复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制酸剂、H2受体拮抗与胃肠兴奋的复合制剂等,可以减少麻醉前胃内容物和降低胃液pH值,但并无足够证据证明可以降低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因此,建议对术前没有发生反流误吸高风险的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来降低误吸风险,也不建议使用抗胆碱能受体药物来降低误吸风险。对既往没有严重术后恶心呕吐史或无发生恶心呕吐高风险的术前患者,不建议使用常规胃肠兴奋剂降低误吸风险。

   5、术前用药

持续服用至手术当日(即使在禁食、禁水情况下也要指导患者以一小口水服用药物):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地高辛、抗抑郁、精神病治疗药、甲状腺用药、避孕药、滴眼药、治疗烧心或反酸药、麻醉性镇痛药、抗癫痫药、哮喘用药、激素(口服或吸入)、他汀类药物、COX-2抑制剂等。

   手术当日停用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维生素、铁剂、雌激素等。

   6、术后进食

目前研究证实,每30min口服50mL清流质和水,不会引起恶心和呕吐,并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同时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在欧美国家,一般执行的术后进流食流程为:硬膜外麻醉患者一般于术后2h即可服用流食;全身麻醉患者在清醒后即可少量饮水,无问题后可以进流食15ml。关于术后目标饮水量,我国加速康复外科指南中推荐第1天为500~1000mL,第2天为1000~1500mL,第3天为1500~2000mL。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早期进食、早期下床、充分止痛、限制性液体输入及微创手术技术是术后实现快速康复的关键技术。这提示临床医生可以与护理人员、麻醉医生一起,改变现行术后禁食水流程,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饮进食,以促进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实现早期快速康复。

   7、术后体位规定

以往的麻醉方法中由于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时打穿了蛛网膜,导致脑脊液外流,这类患者术后平卧时由于脑脊液有渗漏引起脑脊液减少,低颅压引起头痛,垫枕头时头高位更容易发生,所以为了减轻头痛而去枕平卧,这一做法逐渐就形成了诊疗常规。共识推荐: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无需常规去枕平卧,可采取半卧位或适当在床上活动。

参考文献包括: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健康患者择期手术前禁食及降低误吸风险的药物使用实践指南

加拿大麻醉医师学会:麻醉实践指南

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相关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