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杨仕明主任
突聋治疗有效率达 78%
耳背、耳鸣、突发性耳聋.……这些老年病正在逼近年轻人。2021年3月9日,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主任、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杨仕明教授做客《人民名医》直播间,解答听力保护及耳聋科学防治。
【筛查篇】
初生婴儿听力怎么测?
新生 儿一出生,我们可以检测听力。新生儿听力筛查目前是常规技术。出生后三天内,专业人员通过耳声发射检测设备给新生儿声音刺激,然后听他反馈回来的信号,就知道听力大致是什么情况。不仅如此,我们现在还推出了新生儿基因筛查。为了预防耳聋发生,也可给即将成为父母的人进行基因筛查。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新生儿听;诊断准确率将大幅增加
小孩能听到但听不清怎么回事?
一些小朋友虽然能听到声音,但如果听不清,这时父母就要警觉孩子在听和语言方面的发育能力。解放军总医院听力中心是北京市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不仅是听力筛查中心,还是听力诊断中心。对于在听力筛查时发现有异常或轻度异常的新生儿,我们会在他们3~6个月之内对其进行全面听力检查。除了简易筛查外,还可进行脑干电反应测听,不需要配合,即便是睡觉也能查出听力程度,可较准确掌握新生儿或幼儿听力状况。听不清可能是听力不正常导致的,全面听力检测就能够发现其原因。
-【生活篇】-
长时间戴耳机听歌会聋吗?年轻人,戴着耳机听歌如果很频繁且长时间使用,往往会逐渐提高耳机音量。虽然耳机里放的不是噪音,但当音量超过人耳耐受程度,就会对听觉造成损害,特别是长期的潜在影响,有可能出现耳聋。但有些耳聋原因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我们把原因不明、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称为突发性耳聋。
哪些测试能知道听力受损程度?
听力检测需对听力受损程度进行量化,可通过两个方法-
是纯音测听,用分贝数可量化是否听力出现问题。WHO标准是20分贝以内为听力正常,20~30分贝属轻度听力下降,30~60为中度受损,60~70为中重度受损,70以上为重度受损,90以上极重度受损,无反应为全聋。二是脑干电反应测听,可对听力下降程度进行更准确分级。
听力越来越差怎么回事?
影响人的正常听力受损主要分为先天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中遗传因素占到主要部分。后天因素是指我们出生以后环境所导致的,主要是噪声、药物损害和老年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常见因素,但还有比如炎症,无论是各类中耳炎或全身部位炎症、病毒感染等都会对听力有影响。此外,工作压力、精神紧张等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听力受损外也会造成不同程度认知障碍
怎么发现孩子听力有问题?一岁到三岁是语言发育最敏感时期。所以,这个时期也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期。有的新生儿出生时就是全聋很容易发现,而有些则逐渐下降,甚至到12岁还在下降,属于迟发性听力下降。除了需父母和家人悉心观察外,还需专业听力诊断中心来做出鉴别诊断。家长要注意观察小朋友行为举止、听力反应及言语发育状况,以便及早诊治和介入。
听力不好为啥还会头晕?
耳朵就像是飞机上的两个翅膀,内含听觉和前庭器官,平衡同时还得知道方向。耳朵不仅需听得见,还需辨别声音源头在哪(声源定位)和保持人体平衡。因此,听力问题、耳鸣问题、眩晕问题,还有语言障碍、听觉认知障碍等都是听力受损所带来系列影响
【治疗篇】
突发性耳聋可以治好吗?对于突聋患者而言,两周之内越早治疗越好,听力恢复有七八成概率。突聋是感音神经性耳聋非常特殊类别,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有机会恢复。我和北大人民医院余力生教授共同发起了全国突聋的多中心研究,34家医学中心参加其中。经8年研究,最终找到最优方案,把突发性耳聋诊治水平提高到78.1%。
突 聋伴随着耳鸣治疗效果能达到 90%左右。眩晕是比听力更易早发现,经过治疗,我们治疗眩晕的控制率能达到 99%。另外,有些听力下降有波动性,要看阶段,急性期的也有可能会有效果。
人工耳蜗什么时候植入效果好?
人工耳蜗可以说是近二十年来最具革命性的神经功能替代技术。对一些E造成双侧重度或极重度的耳聋,在耳蜗毛细胞再生和干细胞移植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人工耳蜗是解决听力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植入时机非常重要。越早植入,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中国还有很多大龄语前聋患者,到了发现语言能力很差的阶段才知道人工耳蜗技术,虽然手术也可以做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错过了语言发育最佳时机。
难治性耳聋能治愈吗?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和努力的方向。感音神经性听力受损虽然很难治愈但我们也尽力挽救、或是找替代的办法治疗。由于感受声音的毛细胞在人体是不可的,人耳蜗毛细胞出生之后就这么多,所以难治性耳聋是一个世界难题。
未来可能有哪些新方法治耳聋?
最近十年我们团队还致力于干细胞治疗耳聋研究,通过干细胞定向分化诱导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再生。最近三年我们在大动物猪模型上有很大的进展,在今年或明年可能走向临床前研究,3~5年有可能进入临床。如进展顺利,5~10年内会有更新的耳聋治疗技术,包括可进入内耳的药物研发、干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等。耳聋基因缺陷、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的缺失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