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朋友,您是否能确定病症?
我能确定病症
全部常见病(此处仅为示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凝血标本为何要及时送检?
时间:2021-06-07

凝血标本为何要及时送检?

凝血功能检测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实验对患者的术前准备,出血性疾病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初步判断以及用药疗效的评估与监测有直接指导作用。合格的标本是保证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准确性的前提。因此凝血实验标本采集的是否合格成为了凝血功能检测的先决条件。影响凝血结果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标本采集后是否及时送检。

血液离体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易使凝血因子对热不稳定,随着温度增高和放置时间延长,凝血因子的活性逐渐丧失。因PT主要测外源性凝血机制,过程中需要的凝血因子较APTT少,所以对PT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放置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对PT结果的影响可能会加大。

保存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因子的影响:血浆标本32度保存6hVIII因子活性消失50%,V因子活性消失25%,6度保存6hVIII因子活性消失5%。一般要求不得超过4h,在室温中贮存过久V因子会破坏,在4度贮存过久,会导致VIII因子活化。可见,标本的保存时间与温度与凝血因子的活性有很大关系,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后PT、APTT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临床标本原则上应立即检测。

总之,凝血功能实验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不宜在室温环境下长时间放置,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可使PT,APTT, TT的检测结果明显延长,FIB水平明显降低。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4h,临床护士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以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具体要求参照下面的行标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359-2011 《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7.标本的保存指出:

7.1.标本采集和测定之间允许的时间间隔依赖于标本保存和运送过程中的温度。血浆凝固实验标本应按照以下程序来保存。

7.2用于PT测定的未离心或离心后未分离血浆的标本,保存在 18℃ ~24℃ 条件下未开盖的试管中, 应在标本采集后 24h内测定。保存在 2℃ ~4℃ 条件下可能会造成因子Ⅶ的冷激活从而改变PT的结果 。

7.3检测未使用肝素患者的 APTT标本时,未分离血浆的标本 (未离心或离心)在未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 2℃ ~4℃或18℃~24℃ 条件下,应在标本采集后4h内测定。

7.4怀疑含有普通肝素的标本用于APTT测定时,保存在 2℃~4℃ 或 18℃~24℃ 条件下 ,应在标本采集后1h内离心,血浆测定应在标本收集后4h以内测定。

7.5 用于其他测定的标本 (如凝血酶时间测定、蛋白C)保存在 2℃~4℃ 或 18℃~24℃ 条件下,应在标本采集后4h内离心和测定。

7.6如用于PT测定的标本在 24h内、用于 APTT和其他项目测定的标本在4h内无法完成测定时, 应该分离血浆将其冷冻于负20℃ ,可最多保存2周或负70℃最多保存6个月。冰冻血浆标本应该在 37℃ 水浴中迅速融化,轻轻混匀立即测定。融化后的标本如不能立即测定,应置于 4℃ 条件下暂存,并于 2h内完成测定。

7.7当检测地点距离标本采集和离心地点较远时,血浆应在标本采集后1h内分离 ,在标本采集后4h内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