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灸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适用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腹痛腹胀腹泻、月经失调、痛经、颈肩腰腿痛等虚寒性疾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
2拔罐
拔罐法古称“角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痛经、中风偏枯等疾病。
3尿潴留
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中医称为癃闭,分为急性和慢性尿潴留两类。急性尿潴留起病急骤,膀胱内突然充满尿液不能排出,常需急诊处理。慢性尿潴留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下腹部可触及充满尿液的膀胱,但病人不能排空膀胱,由于疾病的长期存在和适应痛苦反而不重。针灸对动力性梗阻所致的功能性尿潴留疗效更好。
4周围性面神经炎
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统称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瘫痪、“歪嘴巴”、“吊线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发病急,多见一侧面部发病。发病常与劳累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等因素有关。多在睡眠醒来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嘴角歪斜、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部分患者有耳后疼痛、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患者在微笑或露齿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针灸治疗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5耳聋、耳鸣
耳聋耳鸣原因很多,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各种原因影响了内耳的循环,使内耳的听神经毛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导致。中医认为,耳周的经络不通,经筋不畅,导致微循环障碍,是一个主要因素。临床上也常常可见到患者颈部肌肉、颞部肌肉的紧张。尤其是年轻人的单侧耳聋耳鸣,多与此有关。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从病人的整体调整入手,通过点穴、针刺、艾灸、耳穴、中药等调理经络和经筋平衡,临床证实:
1、针刺可以减少螺旋器毛细胞的变性坏死,保使未受损的毛细胞发挥代偿作用,从而提高听觉功能。2、针剌可能加强耳蜗的血液循环,改善循环代谢。3、针刺可能提高皮层听中枢兴奋性,因而增强了听觉的感受能力。